2021年,我國地災防治基礎工作、基層防災能力建設得到加強,全年共成功預報地災905起,避免直接經濟損失13.49億元。
自然資源部黨組高度重視地災防治工作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,科學防災,認真謀劃部署,聚焦地災防治基礎工作和基層防災能力建設持續發力。
在加強基礎工作方面,針對“地災隱患在哪里”“結構是什么”“災害何時發生”等關鍵問題,推進地災隱患識別、調查評價、監測預警、工程治理和避險搬遷工作。一是2021年采用 InSAR和高分辨率光學遙感、高精度三維地形綜合分析技術,通過“形態、形變、形勢”特征識別地災隱患,判識其發育狀態。2021年,在四川、重慶等11個?。▍^、市)459個縣(市、區)識別11482處疑似隱患,完成5746處新增隱患現場核查。二是全面啟動1244個縣(區、市)的綜合風險普查,部署開展1074個縣(區、市)的1∶5萬風險調查,完成453個城鎮1∶1萬風險調查、2714處隱患點的勘查。各?。▍^、市)共開展了176輪次的地災排查,2360個縣(市、區)開展了地災汛前排查、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。三是提升監測預警能力。2021年,全國共有26.7萬名地災群測群防員對隱患點及時巡查排查;汛前完成2.2萬余處普適型監測點的設備安裝和并網運行,成功預報地質災害43起、有效預警226起,涉及可能傷亡人員1503人;會同氣象部門,全年共發布國家級相關預警產品400多期,發布省、市、縣級地災氣象預警4.9萬次,有效發揮了預警作用。四是開展地災隱患點工程治理和避險搬遷。2021年,完成工程治理4486處,實施搬遷避讓隱患點6853處。
在強化基層能力建設方面,一是發揮專家作用,強化一線技術力量,助力基層地災防治。自然資源部及中國地質調查局汛期派出271名專家到各地開展地災防御技術指導,全年共派出地災應急處置專家組61次。各省、市、縣級專家組出動8.3萬余次,開展了2.6萬余個災情險情點應急處置。20個省份建立專業技術隊伍包縣、包鄉防災減災機制,1021支地災防治專業隊伍、7481名專業人員在基層提供技術服務。二是開展地災應急演練、培訓、宣傳等工作。全國共開展應急演練9.7萬余場,參加人數達309萬人;組織識災、防災、避災方面的培訓7.91萬次,培訓人員達297萬人,進一步提升了基層防災意識和能力。
科學防災減災取得良好成效。2021年,全國共發生地災4772起,91人死亡失蹤、38人受傷,因災造成死亡失蹤人數自2000年有記錄以來第一次降至百人以下。全年地災發生次數和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,比上年分別減少39.1%和34.5%。全年共成功預報地災905起,避免直接經濟損失13.49億元。